咨询热线(微信同号)
18939884868
咨询QQ
0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重阳节的传说和习俗
新手指南 +
常见问题 +
如何付款 +
配送方式 +
售后服务 +
重阳节的传说和习俗


九九重阳节的传说故事 
  阴历九月初九,二九相重,称为"重九"。又因为在中国古代,六为阴数,九是阳数,因而,重九就叫"重阳"。

  重阳节的起源,最早能够推到汉初。听说,在皇宫中,每年九月九日,都要佩茱萸,食蓬饵、饮菊花酒,以求长命;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,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,将这一风俗传入民间的。

  古代,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,所以重阳节又叫"登高节"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。唐人登高诗许多,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风俗;杜甫的七律《登高》,即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。登高所到之处,没有齐截的规则,通常是登高山、登高塔。还有吃"重阳糕"的风俗。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,像座浮屠,上面还作成两只羊羔,以符合重阳(羊)之义。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,并点蜡烛灯。这大概是用"点灯"、"吃糕"替代"登高",用小红纸旗替代茱萸。

 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,起源于陶渊明。陶渊明以隐居知名,以诗知名,以酒知名,也以爱菊知名;后人效之,遂有重阳赏菊之俗。旧时士大夫,还多将赏菊与宴饮联系,以求和陶渊明更挨近。北宋京师开封,重阳赏菊很盛行,其时的菊花就有许多种。清代今后,赏菊之俗尤为兴盛,且不限于九月九日,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茂盛。

 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,在唐代就现已很遍及。古人以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能够避难消灾;或佩戴于臂,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边佩戴,还有插在头上的。大多是妇人、孩提佩戴,有些当地,男人也佩戴。重阳节佩茱萸,在晋代葛洪《西经杂记》中就有记载。

  重阳节除了佩戴茱萸,也插菊花。唐代就现已如此,历代盛行。清代,北京重阳节的风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,"免除凶秽,以招吉利。"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。宋代,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、菊花来相赠佩戴的。
 
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首要风俗。换句话说,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首要特征的。此习,除惠州撒播的歌谣中有叙说以外,光绪《惠州府志》亦有记述。 

放纸鹞
纸鹞亦如今的风筝。风筝是五代今后的称谓,五代之前,北方习惯称“纸鸢”,南边则多叫“风筝”,惠州的“纸鹞”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曾经的古老称号,且有“南北混合”的味道。  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,初型均是鸟类。相传公输般(鲁班)“削竹为鹤,成而飞之”,“作木鸢以窥宋城”。这儿的“竹鹊”“木鸢”,即是代风筝的雏型。不过,其时没有纸,只能用竹木制成。清人笔记中说 “韩信率军十万攻击项羽于垓下,以牛皮制风筝一具,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,其声悲怨,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”。这儿所说的汉代风筝,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。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,始有纸制风筝,呈现了“纸鸢”和“风筝”的称谓。“风筝”之名的呈现,据记是出如今五代,《询刍录》记曰:“风筝,即纸鸢,又叫风鸢。初,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,引线采风为戏,后于鸢首以竹为笛,使风入竹,声如筝 鸣,俗呼风筝。”唐今后,风筝盛行,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,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心遍及了。从这今后,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、鸢、鹞等鸟类,虫、鱼、人神均有之,明清今后,风筝制造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艺艺术。   惠州民间的纸鹞,已非本来面目,多为四方平面,带一尾巴,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、神位类似,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。在惠州民间,风疹制造极为简略,采竹一枝弯曲,一支直竖,撑住一张四方纸,贴上尾巴调好线,即可放飞。有一种不带尾巴,四方状纸稍大,称“阿婆鹞”,以放飞时平稳、安靖而得名。   除此外,别的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。   重阳这天,大家多伴以登高,于大街和原野处放飞风筝,孩提、成人均有之,亦甚壮丽。   按中国的传统习惯,放飞风筝多在清明。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风俗。其因由无从讲究。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,时间上好像较为恰当。清明前后为旱季,春雨不断,这时显然是不合适于放纸鹞的,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,劲风不断,大家按传统风俗要爬山登高,进行户外活动,此刻放纸鹞,天时地利人和,是颇多为合适的。

 

相关知识
点击排行

上一篇:Wine Day教您成为红酒达人

下一篇:妈妈,我的母亲殿下

手机版访问:重阳节的传说和习俗

咨询订购热线(微信同号)
18939884868
咨询QQ
二十四小时服务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广告联络 | Android客户端下载 | iPhone客户端下载
手机客户端下载
中国花卉协会会员   |    沪ICP备09046518号-7
© 2005-2024 鲜花速递网 版权所有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   全国服务热线(微信同号):18939884868
鲜花速递网-版权所有,禁止非法复制
鲜花速递网